如果 v2 是永远的主世界……
在毛线严重缺乏整体规划的现状下,我倡议启动一个毛线世界改造工程,以尽可能改善现有玩家以及未来萌新的游戏体验。以下内容是众多玩家关于这个工程的各种构想,欢迎大家共同探讨改进。更多内容不定期更新。
大前提:基于「毛线管理组非必要不干涉玩家世界」的基本原则,所有改造动作需要努力实现零 OP 工作量。
更新记录
0322:移除「附1」,将「附2」内容合并入「中心城」部分,添加 @lkczy 的中心城规划建议
0321:添加「附2:保护区南侧区域改造规划」
0320:添加「附1:旧址清理方案(草案)」
0318:完善「出生点和保护区」部分的细节
0317:补充部分改造目标,标记出需要 OP 介入的内容
出生点和保护区
(此部分需 OP 介入,须谨慎设计,避免再版)
改造动机:保护区里苦力怕坑太多,萌新安全受到威胁,且保护区设计严重缺乏(各方面的)引导性。
改造目标:改善保护区整体的安全性、观赏性和功能性。由于保护区的修改需要 OP 权限,因此为了减少 OP 工作量,保护区的改造设计需要与外界无关,不受外界建设情况的影响。
方案一
安全屋改成四面通风的凉亭。玩家出生面向的位置竖一道公告墙,重要信息和链接提供于此(如果非 OP 用户可以修改公告内容则更好)。凉亭整体风格无需豪华,体现基本结构即可,如有可能也可作为毛线建筑水平的基准线。
保护区半径依然维持64米,可圆可方。保护区内以原生雪原地貌为主题,地势趋平缓,丘陵、树木等自然元素可随意布置。建一个用来合影的象征地标也不错。
保护区以一条4米宽、30+米深的沟壑为边界,沟壑底部填充岩浆,以保证怪物无法进入保护区。沟壑边缘建圆石墙(圆石墙也在边界内),以保证玩家不会意外跌入沟壑。在沟壑与出生点坐标轴的4个正交点处留一道5米宽的悬桥,用于连通保护区内外。凉亭到悬桥之间铺石板路作为玩家移动指引。

方案二
减小保护区半径,利用多出来的空间在西、北、东3面建造围墙,南侧直接衔接中心城(详见「中心城·方案二」部分)。
关口
关口(具体命名待定)位于保护区悬桥外,整体呈安全屋状,不宜过大,设计从简。屋内设施包括:下界传送门、萌新物资供给箱、工作台。关口是保护区内外的连接通道,同时也是萌新探索世界的起点。
中心城
方案一
在保护区南侧建设一座中心城(替代南关口),作为内圈区域(世界半径2048以内)的公共服务中心。中心城不提供玩家居住功能,仅作容纳公共服务设施和提供活动集合场所之用,同时作为优秀玩家作品的展示空间。

图中绿色曲线圈住区域为工程涉及范围,区域设计如图标注,区域边界围墙处理。
蓝色圆圈是中央喷泉,周围区域作为活动广场,小型玩家活动可在此进行。公告板设置在喷泉西侧。
左侧红色方框是车站,相当于原蘑菇站台南移,以复用已铺设的北线路段。同时南方高空的换线岔口集成入车站内。未来的飞行塔和地铁也可以此为入口。
黄色方框是交易中心,设计细节待定。
范围内已查明的玩家建筑有4个:xars456 的冰宫、1GBA1 和另两名玩家的建筑。冰宫保留,待修缮扩建。1GBA1 有近期登录记录,待交涉后再定处理方案。另两名玩家的建筑完成度较低,且较长时间未登录。建筑内包含2个上锁箱子,掩埋处理,待玩家上线后协商补偿。
南侧架桥,具体架桥位置待定(图中给出了一个建议位置)。
现 v2 新手村修补处理,作为遗迹。
方案二
利用保护区南侧区域建设中心城,全城围墙处理,城墙衔接保护区围墙(相当于中心城包裹保护区)。城墙内规划如图。

分城
为分流中心城的资源压力,同时加强外圈区域的玩家活动,外圈设置3-5座分城,功能与中心城相同。分城可以根据所处位置或相关特点进行风格化建设(如在邻海的位置以海为主题建设海滨之城)。
交通系统
从中心城和分城建设主干交通系统,交通形式包括:铁路、冰道、官道(马路)、飞行塔、地下直达冰道。铁路和冰道依照现北线高架建设,用于中远途交通。官道随自然地势建设,逢山开路、遇水架桥,用于短途交通。地下直达冰道为中心城与分城间的快速直达交通方式,不转弯、不设中途站、全程封闭。于Y17-20高度建设。飞行塔为鞘翅用户专用交通方式,主要组成部分包括:弹射器、缓冲降落平台、下塔水池、上塔阶梯、信标。
中心城和分城的交通系统不必相互联通(除了地下直达冰道)。